“你之名,未被记。”
“今众人,齐念之。”
梦印同步接入该频率,将其转写为桥后识谱的一段底层响印。
碑域第十一页出现空行浮刻:
“此名未识。”
“然其声既归。”
夜城高僧评语:
“或许归名,并不在书,而在愿。”
—
四、终桥阵营·启动‘印律映名计划’
镜界残律派不甘落后,于极印馆布“映名植魂术”,以旧律印标人工植入残魂名号,使其桥核稳定后归属“律籍”。
他们制造出一批“统一桥核样本”,试图向碑域同步,格式为:
姓:律序编号;
名:系统授码;
桥名:七律式定名(如:律七一〇·三桥一型·定名“渊”)
碑域共书页识频剧烈震荡。
梦印出系统判定:
“桥名无忆。”
“记忆频率为零。”
“是否记录为‘代书桥’?”
三象魂主提出异议:“若此桥强行进入第十一页,将混淆魂频本质。”
—
五、碑域·启动“回响之判”机制
梦印决定启动此前设定之“回响之判”系统。
规则如下:
每一桥书将接受“魂频应回测试”;
识频中若无魂回,视为“未归桥”;
众人之书,若能引魂共感,则浮“共名之光”;
共名光聚合强度高者,留第十一页之正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