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顶点小说>龙阳好秦格格党 > 第110章(第1页)

第110章(第1页)

他开始是打算让南阳郡合军十多万顺淮水东行,相比起看似安全实则关卡重重的颖水,淮水才是真正的平顺。

它的源头从南阳郡桐柏山起,一直往东走,在和颖水交汇处附近就是寿春,南边是大别山,一路上只两个和棠溪差不多大小的城邑,路线曲折,非常适合潜行。

而他抽出来的十万人多半是不善水的旱鸭子,正好借此让宛城的将领给操练一番。故而才只点了偏将,没让王贲他们去,不然压着人家一头也不好办。再说了只有两场小战,不必大材小用。

他想着拿下上蔡,这一片就算是掌控住了,另一边将淮水路过的两个城邑也悄无声息地拿下,两军汇合一起往东行。

到时候任谁都以为打完了上蔡他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平舆,却不知他不走寻常路,根本没打算一个个去攻占这些城邑,而是直奔寿春上面的巨阳去。

不过这都是他原先的打算,这都得建立在项燕被引走,上蔡能很快拿下来的基础上。

项燕的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但也不至于让他的部署全部无效。

在从乐叔和蒙恬口中得知项燕可能没有中计之后,叶煜就立刻拦截了快要送出去的指令,换了新的部署。

有项燕在他这边和淮水是难汇合了,时间也对不上,所以他只能放弃,同样地也放弃了从那条路避开寿春直攻巨阳的打算,转而让那一军直接去寿春。

之后,秦军继续围城。围城在攻城战中是很常见的一种办法,只是很多人都怀疑秦军真的有那么多粮糙和楚军耗吗?

不管有没有,反正&ldo;上蔡城门被破,秦军围城,项燕不出&rdo;的消息是传了出去。

又不知是从何而起,反正楚国的都城巨阳城内都传着项燕兵败不出流言。

当然,这种流言刚刚传起来的时候不会有人相信,在楚国百姓心里,项燕的神往可比楚王负刍都要高。

但那一战传得极为详尽,秦国的水泥和混凝土都用来修造城墙了自然不是什么少数人知道的秘密。

水泥一向被穿得神乎其神,一夜成石那是纪实版,外头传的可还有什么一夜成城的,如此,楚国的百姓听闻叶煜是靠着水泥攻破了上蔡,反倒相信了流言所说。

这一信,流言自是在巨阳内风风火火地传播了起来,甚至都传到了宫中的楚王耳中。

楚王听了这流言,心中也惶惶起来,因为上蔡被封死,项燕的战报一直都没有传出来,他乍然听了这详尽的流言,倒比百姓信得还快。

&ldo;这可如何是好?&rdo;楚王唤来自己的近臣问道。

近臣想了想道:&ldo;上蔡还未被攻下,也就是说项将军还为大败,大王不必如此焦虑。&rdo;

楚王完全考虑不到这些,他只想起了春申君叛乱时的动荡,觉得秦军要是攻过来他不会有好果子吃,&ldo;若是等到他大败了,还有谁能抵挡得住秦军?我还听说有秦军从岸门来了,项燕被困,如何拦得住?&rdo;

倘若楚考烈王教导过他一二,负刍肯定不会这么窝囊无用,但他继位的时候连太子都不是,要不是当时局势混乱,宗室那么多才华横溢的公子,根本轮不到他继位。

他的近臣也不是什么朝堂上那些忧国忧民的重臣,只是得了个从龙之功一步登天的家伙。

近臣不是很清楚上蔡的情况,他见楚王如此考虑,真以为是项燕快败,也跟着想办法,&ldo;臣听闻先前项将军分兵十五万在陈邑,不如大王让这些人去支援他?&rdo;

楚王连连摇头,&ldo;岸门那边也有秦军要打下来,若是没有这些兵,秦军就要直取巨阳了!&rdo;

近臣想想也是,又道:&ldo;楚国应当还剩下十多万的兵,大王不妨将这些兵全都聚集在一起保护巨阳?&rdo;

楚王先是点头,接着又摇起了头,&ldo;秦军三十万,项燕都挡不住,区区十几万兵能挡多久?再说了秦军还有那水泥呢!&rdo;

水泥之事出来是在楚考烈王时,当时还是个小透明的负刍了解不多,只知道当时楚国花了很大代价都没有得到的东西,不仅能造城墙,还能攻城,是个极厉害的东西。

近臣这一回思索的时间更长了,他踌躇许久道:&ldo;要不……向秦国求和?&rdo;

楚王双眼一亮,&ldo;对了,求和!&rdo;因为先前战事都有项燕做主,他都忘了还可以求和了。

他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天就在朝会上提了。

楚国的朝政因为诸多动荡如今混乱的很,平时有项燕等人镇压着还好,现在项燕兵败被困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又没有战报澄清,剩下几个老臣的话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于是没过多久,楚国的求和书就呈到了嬴政的几案上。

其实如果换个别的将领,楚国必不会如此慌乱,只是这些日子以来,替楚国打败反贼、打跑魏国的项燕早已成了顶梁柱,现在顶梁柱快倒了,一时间自然是人人自危起来。

嬴政只是大致扫了一眼,就不屑地放到了一边,就算那帛书上写着楚国愿意割让上蔡一带的十座城池也没有让他动心。

若是秦国所求只是十座城池,哪里会派出三十万大军?

先前叶煜来战报的时候可是形势大好,这求和书就算是放到朝堂上讨论也没有人会动心。

不过秦国也没有立刻回复楚国,而是当做没收到一样,照样该干嘛干嘛,昌平君几次在朝会上提起都被人打断。

秦国不回复,却是急坏了楚国,楚王每天都要问一遍秦国的使臣来了没。

有人就趁机对楚王说:&ldo;大王不妨考虑迁都?以秦军的步伐,打完上蔡一路东进就是巨阳了,您危矣啊!倒不如效仿襄王、烈王迁都他处,同时再催促秦国,慢慢等候。&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