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够直接在火星表面,看到处于同步轨道的蔚蓝号的存在。
整个蔚蓝号的运行试验,
负熵研究院也没有在这个时候进行什么宣传,
整个人类文明内部,主要也就只有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团队知道。
“……已启动蔚蓝号上所有能源装置。”
“开始启动蔚蓝号上所有电推进引擎。”
蔚蓝号首次运行试验,飞船上除了搭载了一些试验用的监测装置,是没有搭载人员和物资的。
实验依旧由强人工智能负责介入执行负熵研究院能动所提前制定的试验流程。
包括秦裕在内,
一众研究员们,在此刻,更多能够做得,也就只是见证。
伴随着蔚蓝号整体启动,
通过蔚蓝号周边星空区域监测装置传回的画面,能够清晰看到,
蔚蓝号后方已经出现等离子体射流,
狂暴的能量,在从蔚蓝号内释放而出。
“蔚蓝号开始加速。”
处于火星同步轨道的蔚蓝号,出现了位移,
并开始朝着目标区域进行加速
“蔚蓝号整体姿态平稳……飞船上电推进系统运行状态稳定。”
对于由强人工智能的反馈,大多数此刻关注着运行试验的研究员们都没有关注,
只是更多直接关注着飞船加速过程中相应数据,盯着飞船上一众电推进系统加速过程中的数据曲线,
以及自己研究团队所负责子系统的运行情况。
还好的是,蔚蓝号的首次试验运行,各系统的数据变化基本都在理论预期的范围内,
在加速过程中,电推进系统各部分所承受的压力,也基本在冗余范围之内。
主要也是,在这个时代,理论和实际的边界并没有那么大了,
在理论设计已经完成并足够完善的情况下,只要不出现什么远超预期的情况,
由强人工智能负责调动智能机械完成建造的整艘飞船,整个系统不应该有太多问题。
蔚蓝号首次航行的航行目标,是太阳系外围边界的另一个方向。
蔚蓝号,或者说搭载了Dt04电推进系统的飞船,想要真正达到极限速度,
需要的加速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大概需要两年的加速时间,航行速度才能够超过百分之五。
所以蔚蓝号首次运行试验的全过程,其实也是也比较漫长的,
需要它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到极限速度之后,减速,回绕,再加速,最终减速直到停下,经历从起航到重新回到火星同步轨道的全过程。
从斯托文明的星际舰队群上,其实也能够看到这一情况,在停泊在柯伊伯带外围之前,斯托文明的星际舰队群同样花了差不多两年多完成了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