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的那个保安团长原本是孙县长安排诈降,到鬼子方面卧底的地下军,既然你们不知此情的情况下已经把他们消灭了,不知者不怪,我们也就不再追究什么。但是这伊山县是国家的地方,我们都不是军阀的部队,收复后当然要交给国家委任的合法政府管理,怎么能够谁抢到算谁的,私自委任县长,设立县政府呢?徐兄,我说的不仅仅是伊山县,桑树岭东贵军占领的两个县城也应该一并交还国民政府管理。”
“国家不是哪一个人的,也不是哪一个党派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只有人民拥护的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那个平时贪污腐化,战时望风而逃的伊山县政府早就失去了它的合法性,而组织带领人民坚持抗战的伊山抗日政府才是伊山县真正的合法政府。至于桑树岭东的两个县,其原来的县政府在日寇来犯之时更是跑的不知去向,我们当然不可能将从日寇手中收复的国土交给他们管理。难道让他们再把这里丢给敌人不成?再说现在是战时状态,只有有效率的政府才能保证最大限度调动我们的力量尽快战胜我们的敌人。”
双方激烈的争论持续了好长时间。谁也无法说服对方。要不是双方原有的交情加上内心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完全撕破脸,可能早就要不欢而散,回去各自备战了。
最后,陈浩道:“这样吧,徐兄,既然你提到了战时状态,我们就认为你们建立的政府算是战时的临时政府,为了抗战的需要,就暂时不要求你们将占领的区域交给政府统一管理。但是,徐兄,你应该很清楚,政府不可能允许国中之国的割据状况长期存在的,国家的统一是富强的基础。”
“那当然,但是那时候要看人民的选择了。”
“好了,徐兄,这些事情也不是你我兄弟能够左右的。只要到时候别弄得兵戎相见就好了。”
“我也这样希望。”
陈浩要桑树岭以东两个县得不到,可是徐亮也明白要想取回失去的伊山县也难以办到。为了维持联合抗战的局面,双方商定以桑树岭为界,双方互不侵犯。今后双方均不得向对方已占领的地区进攻。
达成了协议,气氛轻松了许多。
陈浩道:“徐兄,咱们难得一见,今天又是为这些事情让人心烦。不如咱们同游一下这桑树岭上的古刹白云观,如何?”
“好啊,既然有幸到此,进去看一看也无妨。”
“徐长官,听说这观里的签是很灵的。”
“那,大海你就去求一签,看看运道如何呀?”
双方此次协议,看似徐亮方面丢失了一个县城,吃了亏,其实由于陈浩方面占领区偏西,靠近的是大后方,发展的空间有限,而徐亮所部靠近的都是日占区,在反攻中抢占地盘要方便的多,尤其是那些新发展的地方武装,在这方面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所以,这个协议注定不会长久得到执行。
第二卷
→第一百零三章-受降←
沦陷区,枪炮声并没有停止。有些地方更加激烈了。
9月20日,郾城,当年岳家军大败金兵的地方迎来了豫省历史上的又一重要时刻。
1945年8月15日,传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投降的消息,中国后方各城市顿时一片欢腾。
沦陷区,枪炮声并没有停止。有些地方更加激烈了。
第十八集团军就地驻防待命。
各沦陷区均有共军队活动,共的根据地已经超过了两百万平方公里。华北、华东主要城市都处于共军队的包围之中,而国军主力则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如果此时日军就地放下武器就近向中国军队投降,那么中国的主要精华地区将全部落入共控制中。这是蒋委员长无论如何无法容忍的。国军到达受降区域需要时间,很多地方还要经过共军队控制的解放区。于是蒋介石向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下令,各地日军就地维持现状,不得向共军队缴械投降,等待国民党军队的到来。
共方面当然不会被蒋介石的命令束缚住手脚,各解放区纷纷向日军发动反攻,各自向被自己包围的日军下达最后通牒。
晋冀豫、冀鲁豫军区部队反攻,占领了豫北大部分区域,直逼安阳、新乡。冀鲁豫、水东南北夹击切断了东陇海铁路,逼近开封。豫皖苏、鄂豫皖根据地也迅猛出击,扩大占领区。豫西的新区虽然开辟的时间较短,兵力相对薄弱,但此一时期发展最为猛烈,豫西大部地方为其所占,北面占领了西陇海铁路沿线若干要点,东面也发展到了平汉铁路附近地区。这让国民党方面最无法接受,毕竟这些地方在抗战的大部分期间是国民党管辖的区域,直到1944年中期才沦入敌手。而且就河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而言,无论如何都要拼命力争,想必双方都记得“得中原者的天下”的古语。后来重庆谈判,共方面被迫放弃了豫西的大片新解放区,将部队撤到了其他解放区。再后来的全面内战又是在中原鄂豫皖区首先爆发。
国民党统帅部将河南地区划分为两个受降区域,陇海铁路沿线及其以北地区由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为主受降官,集中受降地点为郑州,日军第12军司令部、110师团以及郑州、开封、新乡地区的各个独立警备队均在此投降。陇海铁路以南地区由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负责受降,日军在战败前夕攻击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的在鄂西北以及豫西南的部队在漯河附近的郾城向我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