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顶点小说>处于水火之中 > 第519章(第1页)

第519章(第1页)

为了防备万一战争扩大化,陈浩已经把第三军调到了黄河以北暂时屯驻在正定一带。第一次附带演习了部队乘坐火车机动。第三军人员和装备从确山登上列车,在洛阳附近下车。由孟津渡过黄河。

第五卷韬光养晦

→第112章-乱与定(52)←

郑州黄河南岸的铁路大桥正在修建中。进展迅速。我们不想把我们的最新式的部队在外国技术人员面前展现。桥可真的不错,美国速度。而且京汉铁路北段丰台到黄河北岸的铁路也在铺设之中。天津到丰台一段已经通车,采用的从英国进口的机车车辆。

洛阳机车车辆工厂已经先后造出了100多辆客货车厢和6台蒸汽机车。暂时够用一阵子了。而且工厂的建设也有很大进展。

看来要再发表一个战报了,只谈收复了国土,不提消灭俄军,如果外国外交人员和记者追问,就说是驱逐了俄军。俄军总不会没来由地自己说自己被消灭了多少部队吧。

至于俄国在天津外海被消灭的舰队,我们完全可以宣传说是他们太骄横而且麻痹,被我们在大沽口的炮台击沉了几艘,其余的自己投降了。这个说法,西方列强估计也是可以接受的,1858年他们的军舰曾经被曾格林沁击沉了若干艘,何况现在是得到了“西方友邦”援助之后的我军呢。

现在,是让西方列强出面斡旋的时候了。当然军事上的压力不能放松。

我们一边清理到处断壁残垣的伯力城战场,一边利用若干条俄军遗留下来的木船渡骑兵过江。直到天黑,渡过黑龙江的骑兵才只有1千多人。

夜间转而向西渡乌苏里江。渡了一夜,骑兵第一团全部渡到了乌苏里江以西。天亮后,两岸的3千骑兵夹黑龙江向上游增援张玉祥的第一梯队。到了黑河,南岸的部队应该可以找到更多的船只渡江的。现在黑河和漠河除了原来的清军之外各有第三师的2千部队驻防。

6月7日下午,张玉祥发来战报:攻占海兰泡。

攻占这个被俄国人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绕口名字的小城市实在是千里进军奇袭的战果,行军的时间与进攻战斗的时间实在不成比例。舰队一直以13节左右的速度航行,骑兵第三团也大致以这个速度跟进,他们可比船上的步兵辛苦多了。保持这样的速度行军千里对于骑兵实在不容易。尤其入夜之后更是如此。前进200公里后,骑兵与舰队已经拉开了距离。落在了后面。当出发大约24小时后,张玉祥到了距离海兰泡东面三公里的地方准备让步兵装备登陆的时候,骑兵已经落后了250公里以上了。这对于骑兵来说已经是竭尽全力了。这张玉祥的舰队与秋永年的木船队根本没办法相比的。当初秋永年出击淮河中下游,常常是水军船队落后于岸上的骑兵的。张玉祥根本没有要等待骑兵的意思。只是与南岸的第三师部队取得了联系。第三师驻黑河的部队立刻枪炮齐鸣向对岸的俄军射击。原驻防的清军也躲在后面摇旗呐喊。俄军沿江炮台立刻开炮还击。

搭载的步兵和装备上岸后整理建制立刻向海兰泡攻击前进。连山炮都没有上岸,只是把便于步兵携带的迫击炮带上。乘船行军对于他们而言实在舒适。现在精神头足得很。

第五卷韬光养晦

→第113章-乱与定(53)←

舰队立刻驶向上游。首先是海峡号对俄军的炮台开始炮击。快艇全速前进,油箱船留在了步兵登岸处派了一个排的步兵看守。

南岸停止了了射击。舰船上的炮火密集而有效,从东面覆盖了俄军的三座炮台。不仅是舰炮,连搭载在5条蒸汽船上的山炮也参加了炮击。当然准确性不太好,很多炮弹直接落进海兰泡城内。城不太大。在突然的火力打击下,俄军的火力被压制,一片混乱。俄军指挥官好不容易组织起对江岸的防御。东面飞来了一群迫击炮弹,轰然炸响,仅仅一次炮火齐射后,“陆战队”就从东面冲了上来,大群的手榴弹在俄军阵地上炸响。接着是密集的枪声。俄军完全被打懵:炮火如此密集,而且来进攻者的步枪似乎不用装填子弹!一些想利用攻击者射击间隙反击甚至拼刺刀的俄军立即被打倒。零星的俄军向西北方向逃窜。如果骑兵跟上来的话,这些残敌是很难逃脱的。战斗只进行了半小时。我军步兵阵亡11人,负伤7人。击毙俄军921人。还是没有俘虏。本来有100多名俄军被活捉了的。张玉祥让从黑河渡江过来的第三师部队把俘虏带到黑河,划船过来的有一些驻黑河的清军,主动要求担负运送俘虏过江的任务。其中好几个是当初从海兰泡死里逃生到南岸参加清军指望报仇的边民。他们把这些俘虏绑成一串,凡是受伤走不动的就补上一刀。第三师带队的营长假装没有看见。

然后让第三师找张玉祥借一条快艇,只要那种带“连发大抬枪”的就行。说是这船跑得快,运送俘虏省时间。可是一艘快艇可不能一下运送100多名俘虏的。清军军官说只是拖带而已,那些老毛子怎么配坐水师提股大人神兵的宝船?

快艇后面拖带的不是他们过江用的大木船。当长长的粗绳子直接绑到快艇后面拖带油箱船的钩子上时,俄军俘虏明白了要发生的事情,这,本来是他们的发明,海兰泡中国居民,男女老幼当初不就是这样让他们驱赶“过江”的吗?

哭喊和挣扎都是徒劳的。快艇加大了马力,俘虏背后又有清军的皮鞭和棍棒驱赶。这一队俄军像拔河比赛失利一方的样子,只是狼狈了许多。不久都沉于江水。那些清军乘坐小木船用手中的长矛不断捅扎着俘出水面挣扎的俄军。这些人很多与这些俄军不仅有国仇,更有家恨!很多人拼命与第三师官兵套近乎,希望能加入我军。很多人表示就是当官兵的私人家奴也愿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