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操’作、技术转移、经济结构调整、地理大发现、政治斡旋……数十年的积累下来,一切都已经走上不可逆的轨道。
“……就算不发生战争,恐怕还是会进入预设好的状况。”
难以呼吸的房间里,少年的低语引来密涅瓦的侧目。
“我也是最近在和矮人工匠们‘交’流时才理解到的。”
矮人工匠们一句无心的抱怨,挑动了思绪,一路延展为近乎可被视为疯狂的假设。
完成了齐‘射’炮之后。带着些许快意和昂扬的矮人们如此说到:
——总算没有被他们申请专利的玩意儿被我们发明出来了。
轻飘飘的一句话,揭开了极为可怕的前景。
那就是——
“技术专利的弊害……亚尔夫海姆的文明变革,不,应该称之为‘纯技术文明变革’。”
“纯技术文明?”
罗兰点点头,对密涅瓦问到:
“殿下知道现如今世界上充斥着多少出自财团的发明?”
“应该……有很多吧?”
“具体数字难以统计,不过用‘所有领域’来概论,一点也不过分。”
天空、大海、大地;
民用、军用;
衣、食、住、行;
社会的所有角落早已被v。e的技术所渗透,方方面面都充斥着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并且很快就有更新的技术取而代之。
这速度太不寻常了。
如果将亚尔夫海姆纳入视野。仔细审视的话,便会对这异乎寻常的技术发展速度有更深的体会。
“几千年来一直停滞的技术,突然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爆发式发展,这一点都不合理。”
不同的时代自有其“符合时代特‘色’的技术水平”。
如果水准只能对木料和石头进行加工,自然难以想象复杂的金属机构,就算有人想到,也只会被讥讽为白日梦。所谓“技术开发”,原本便是将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准之构想、工艺等加以组合。形成体系,经过反复尝试后。进行提升的行为。
李林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一开始就构思出明确的结果,然后从这个结果降低到符合时代的水准。
“以枪械为例,从发明前装滑膛枪到前装线膛枪,再到后装枪……你知道用了多少时间?”
“大概2年吧。”
“如果没有财团介入,你觉得需要多少时间?”
“这……”
“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从构想‘枪’的概念。论证,解决问题,实际制造,测试,根据测试修正。投入战场,进一步完善……这些流程用上几十年一点都不奇怪,而这仅仅只是一代的时间跨度。现在却只用了2年时间就完成了。当然,这毕竟是财团淘汰的技术,可亚尔夫海姆那边是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就从弓弩演化到了具有‘枪族化’、‘模块化’、‘廉价量产’、‘连‘射’‘性’’等特‘性’的自动步枪……这已经可以算是把几百年的历程全部都压缩到这十几年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