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御史顿时脸色一变!
吓得赶紧跪到了地上。
“臣知罪,妄议太祖……”
言官嘴贱犯了忌讳。
自然要认罪。
毕竟如今的监国殿下斩杀大臣,特别是御史言官,那是毫不留情的!
这御史自然是害怕了极了。
朱瞻墡瞧着跪着还在发抖的这哥们,不禁心中发笑。
“起来吧,这位大人,以后谨言慎行就是,我大明开国先祖那是明君,孤呢不过是承先祖之遗志。”
“谢殿下宽宏。”
御史赶紧闪身滚回自己的朝臣班列里。
朱瞻墡,环顾一众大臣们,见大家都是面露喜色。
心中也就知道,这一次的税收连那些反对自己的大臣们,都想不到,甚至做梦他们都不敢想的。
也是,大明朝的税收模式一直很有问题,所以税收那是少得可怜。
税收低而且收不上来税还好理解。
但一直盯着田间地里头,天天打人家泥腿子农民的主意,这是什么一个意思?
农民能有几个铜板?
该收的不收,不该收的拼了命敲骨吸髓。
这老百姓们不反才是有鬼。
收谁的税最应该?
自然是那些资本家们。
这群人从两宋时期就不怎么上税。
到了大明这一朝更是如此。
此时不收更待何时?
哪怕就是这么一部分商税,对于这群商人们也没有多大影响,
他们还是一个个富得流油。
根本伤不到这群商贾们的元气!
这也是自己敢这么做的同时还不会影响到市场的经济。
大明商业规模依然在蒸蒸日上。
杨士奇身为内阁首辅,面朝朱瞻墡一拜,然后与同僚们也说出了一番心底里话,
“各位大人,你们还记得吗?咱们大明以前的税收吗?不管是田赋,还是盐铁亦或者茶盐之税,虽然也不少,但依然达不到今日的一半的一半!”
“想来,我们一向都是盯着江南几处税收大户,但是全国的商人有钱那都是一样的有钱,就说那徽商和晋商,这一次可都缴纳了不少税收,一个个都是沈万三。”
朱高炽也点头附和出声道:
“杨阁老说得没错,以前或者说是历朝历代,往往都是从田赋里面找农民们抽取人丁的赋税,哪怕是盛世也收不上来多少钱财。但这一次单单就是新政的商税,还只是第一批的税款,却已经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如此巨大的金额,就算是放在史书里,也是前不见古人,如果监国的新政继续执行下去,咱们再逐渐完善其缺点,弥补目前的不足之处,日后的大明定然会开创出一番盛世景象!”
“太子说得极是!”
杨士奇十分赞同。
“太子说得对!”
“太子说得好。”
“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