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若想发展工业体系,并保持良性循环的态势,就离不开对外的积极拓展。
倘若仅是立足于多灾多难的大明,不对外有任何开发之势,那只会陷入到一种畸形的发展中去。
对赵志伟来讲,大航海是他必须要去借助的外力,唯有在这海洋之上,谋取到相应的利益,那么才能去进一步的推动,大明治下的工业发展。
二者刚好处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下。
“赵卿,你想大力发展水师力量的心情,我能理解。”
天启皇帝神情略带凝重道:“但是想要在辽东治下,筹建起一支水师力量,并形成一定的规模,那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断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并且在此期间,每年都要投入一笔规模不小的银子,我精通木匠活,对这其中的门道还是比较了解……”
然天启皇帝说着说着,却突然间想到了什么,略显诧异的看向赵志伟。
刚才他之所以讲这些话,是因为水师力量在形成规模前,需要投入大量的银子,在此之前是不会有任何收益可言。
可是当想起天津港的关税,还有秦皇岛港、锦州港、锦州港等地关税,天启皇帝这才回过味来。
“赵卿,你莫不是想以暂存到各地的关税,来作为发展辽东水师的启动资金吧?”天启皇帝嘴角微扬道。
“没错。”
赵志伟点头说道:“现阶段各地征收的关税,还不能上缴到国库,不然必会被朝中的一些大臣所猜忌。
海贸所带来的利益,陛下您是见到的,可朝中的那些大臣,却不这般认为,至于原因有很多。
有观念上的,有利益上的,当这些牵扯到一起后,也导致我大明在‘开禁海’一事中,处在左右摇摆的境遇下。
倘若陛下想看到大明实现中兴,并朝着预想的方向进展,那就必须支持开海一事,叫我大明对外开放起来。
当然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徐徐展开,没有必要跟朝中的大臣起矛盾。
臣还是那句话,我们做我们的,他们说他们的,只要参与此事的群体增多了,那相对应的反对之声就会减少。”
其实大明对开禁海一事,一直都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并且在朝廷层面,并没有形成大规模对外扩展的势头。
这也是大明为什么没能在大航海时代下,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所在,倘若朝廷层面能够介入的话,那所带来的效果是难以想象的。
“赵卿说的没错。”
在沉吟片刻后,天启皇帝点头说道:“其实朕也明白,就现阶段的局势来说,南下海贸一事,是我们必须要坚持下去的。
若是没有这一项的话,就北直隶、辽东两地,当前所保持的发展势头,必然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
毕竟对那些涉足的势力群体来讲,但赚取到的银子减少了,他们是不会再拿着银子,去兴建更多的产业工厂。”
赵志伟说道:“陛下分析的很对,有道是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倘若没有利益的加持,想要叫众多的群体涉足其中,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