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东暖阁,此时显得格外的安静,坐着的黄立极、刘鸿训二人,相视一眼,露出犹豫的神情,显然他们心里是有想法,也有看法的,但却不知怎样向天子开口。
毕竟洪承畴一事的背后,牵扯到朝中众多大臣,不少还都是身居高位,真要严查下去的话,那肯定会掀起波澜的。
但要是不查的话,只治洪承畴一人之罪,那无疑又是践踏大明法纪。
天启皇帝并不着急,放下手里的茶盏,伸手拿起他打造的蒸汽机模型,认真端详着,眼睛里闪烁着光,这是大明中兴的希望。
为打造手里的蒸汽机模型,天启皇帝耗费了很长时间,每个零部件,都是反复测验才定下的尺寸。
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情,背后却牵扯到众多的领域,这也叫天启皇帝的心里明白,研制蒸汽机的难度有多大。
“两位卿家,洪承畴一事,你们是想叫锦衣卫督办呢?还是想叫三法司会审呢?”放下手中的蒸汽机模型,天启皇帝神情淡然,看向黄立极、刘鸿训说道。
“若是前者的话,那朕就没其他要说的了,一切按照锦衣卫的规矩来办,涉及到谁,牵扯到谁,直接抓进诏狱便是。
但若是后者的话,那朕就有一些话,要跟两位卿家聊聊了。”
黄立极、刘鸿训双眸微张,心里紧张的看向天启皇帝,洪承畴一事,断不能叫锦衣卫负责督办啊。
大明法纪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负责,就已经足够了,倘若叫锦衣卫横插一杠,那岂不是要掀起大案要案了?
回想起过去那些年,由锦衣卫督办的一系列要案,被杀了多少人,所斩获的一应成果,皆被内帑全部收了。
尽管说被锦衣卫抓捕的人,全都是大明的家贼硕鼠,但是吧,这涉及到两个体系,内廷和外朝,有些事情还是要分清楚的。
“陛下,洪承畴虽说犯了事,但并非先前锦衣卫所督办之事,臣觉得不可叫锦衣卫越权督办。”
刘鸿训站起身来,拱手道:“倘若事事皆交锦衣卫来办,那国朝要刑部,要都察院和大理寺何用?
锦衣卫做好他们的事情即可,但维护大明法纪的事情,还是要交由三法司来办更好,这是臣的想法,也是朝堂百官的想法。”
黄立极紧随其后道:“臣也是这个意见,希望陛下为社稷虑,不要行本末倒置之事,这不利于国朝的长治久安啊。”
天启皇帝笑了,不利于国朝的长治久安,若非想推行责任制,朕怎会跟你们在这里浪费口舌。
“看来两位卿家的想法,都很坚定嘛。”
天启皇帝站起身来,拿起一份文本,朝黄立极他们走来,说道:“既然你们想叫三法司会审,全权负责洪承畴审理一事,也不是不行,不过有件事情,朕要提前表明态度。”
“这份在朝堂之上,全面落实推动责任制的文书,两位卿家先拿去看看,也叫内阁的其他大臣,也都看一看。
若是内阁这边能以身作则,贯彻落实朕所想责任制,并带动都察院、六部等衙署,也推行这责任制,那这洪承畴审理一事,朕可交由三法司会审。”
责任制?
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