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得靠着人工,一个个的做出刷子来,现在呢,整个生产刷子的行业,都是机器化,流程化,而且做出来的刷子,比人做的马莲根刷子,也丝毫不差,更是在做工精美上,质量优良上,略胜一筹。
人工做刷子的时代,算是江河日下。
请的老孙家和老陈家,最终被国增辞退,秀峦一个人做刷子,就足够了。即便是秀峦,一个人做刷子,也不是天天的做,往往是做一个月,就先将刷子送往石家庄,停工几天。待到批发商们,把刷子卖的差不多了,再给国增打电话,让国增开始备货,秀峦再接着做刷子。
这样,刷子做完了,再往石家庄送,石家庄的批发商们卖完了,再订购。省的彼此之间,积压货物和资金。
做刷子的事,断断续续的,算是没停下来,但也不是像是之前,一直马不停蹄的做。
国增和秀峦,都是闲不住的人,俩人更是知道,这做刷子的事,早晚得停,不是长久之计。时代变了,夫妻俩人,必须得学会适应时代,得为了这个家,寻谋新的生计,干点其他的活。
这越来越好的日子,不仅要继续过下去,而且要过的更好。
更主要的,俩人得趁着年轻,多赚点钱,多攒点钱。因为将来,儿子得上学,尤其得上大学,不光是这些,他们还得给儿子,在老家盖一栋新房,将来,还得在县里,给儿子买楼房,还得给他买车,以及,给他准备娶媳妇的钱。
想到这些,夫妻俩人不禁愁苦,以后用钱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养一个儿子,你就得给他的未来,至少准备五十万,没有五十万,儿子的上学,结婚,就比别人慢了,甚至输了。
国增深谙这个道理,当年,就是因为家里穷,父母供不起自己读书,所以自己最后,才落在了这庄稼地里,输了自己这一辈子的幸福。
老子走过的老路,国增不想让儿子,再继续走了。他这代人,就是再苦再累,也绝对不能让下一代,再吃自己吃过的苦。
因此,即便夫妻俩人,现在攒了一些钱,生活条件,可以往更好处改善,但俩人平时也照常省吃俭用,日子过的清贫,一家四口,吃的,穿的,用的,从不讲究,能省则省。
俩人还时常教育子女,尤其是跟儿子刘旭唠叨:过日子,得省着点花,细水长流。
在刘旭的记忆中,他们家很穷,一直都很穷,所以自己不能乱花钱。自己得跟爸妈一样,学会省钱,学会吃苦。
城里人都说,钱不是省出来的,钱是挣出来的,可对于国增两口子来说,对于千千万万的农民来说,自己挣钱的门路和手段,除了种地,就是打工,就那么有限的两三种方式。
对于他们来说,这钱要靠挣出来是一方面,但更多的,要靠省出来。钱是怎么省出来的?就是从自己平时,过日子的牙缝里,一点一滴挤出来,攒下来的。就连小刘旭,也从小明白这个道理。
挣钱的门路,得多想想,家里有辆三马子,平时除了种地,做刷子外,国增夫妇,就倒腾蔬菜。往往天还没亮,俩人就摸着黑,开着三马子到农贸批发市场,批发到新鲜的蔬菜,再开着三马子,去赶集卖菜。
倘若集市上,没有将菜卖完,俩人再在周边的村子上,走街串巷的叫卖,直到把所有的菜都卖完,但菜卖完了,天也往往是大黑。
进了腊月后,俩人不光卖菜,还批发春联卖春联,常常是国增在这边摆摊卖菜,秀峦在旁边摆摊卖春联。总之,为了赚钱,俩人是不辞辛苦,没日没夜的忙。
大人们忙着赚钱,家里的两个孩子怎么办?
对于俩孩子,要么,就是国增夫妇,平时出门都带上,孩子跟着父母,一起风吹日晒的四处卖菜。要么,就是把两个孩子,都留在家里,尤其是礼拜天,刘旭不用上学前班,刘靖就跟着哥哥在家。
你别看小刘旭才六七岁,早已学会了带两岁的妹妹了。